台灣深山鍬形蟲(北台)飼育紀錄-81mm&80mm

台灣深山鍬形蟲(北台)飼育紀錄-81mm&80mm

介紹

  • 中文:台灣深山鍬形蟲
  • 學名:Lucanus Formosanus
  • 產地:新台市.三峽
  • 累代:WF1
  • 親代尺寸:♂74mm*♀41mm
  • 食用耗材:BEVO木屑
  • 羽化尺寸:♂81mm&80mm

飼育記錄

♂81mm

日期重量容器備註
2020.08.15egg140ml塑膠杯 
2020.09.08孵化140ml塑膠杯 
2020.10.11L2500ml塑膠杯 
2020.12.2612.5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2.2720.7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4.1221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4.2118.1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6.1222.4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8.0719.5g1000ml塑膠方盒開始亂鑽
2021.09.26化蛹15g
2021.11.16羽化 81mm(耳幅19.3mm)
台灣深山鍬形蟲(北台)飼育紀錄-81mm&80mm

♂80mm

日期重量容器 備註
2020.07.25egg140ml塑膠杯 
2020.08.15孵化140ml塑膠杯 
2020.09.19L2500ml塑膠杯 
2020.11.155.9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2.1624.6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5.1223.6g1000ml塑膠方盒換實驗木屑
2021.05.20未秤1000ml塑膠方盒幼蟲不適應木屑亂鑽,未秤體重,換回原木屑
2021.07.0821.1g1000ml塑膠方盒 
2021.09.13化蛹16.1g
2021.11.02羽化 80mm(耳幅21mm)
台灣深山鍬形蟲(北台)飼育紀錄-81mm&80mm

飼育回顧討論

1. 操作過度頻繁

從飼育紀錄中可以明顯看出,頻繁干擾與更換木屑是主要問題之一。由於第一次飼育台灣深山對幼蟲的習性不熟悉,掌握程度較低,導致以下問題:

  • 木屑未壓實
  • 木蚋入侵

這些問題都成為更換木屑的主要原因。然而,幼蟲轉為 L3 階段後,理論上只需更換木屑 2 次左右即可,頻繁干擾可能對幼蟲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。

2. 蛹期濕度問題

飼育紀錄中的二號公蟲於羽化後約 10 天內死亡,推測可能是蛹期環境濕度過高所致。
羽化時曾發現右側翅鞘發黑且皺褶,這可能是濕度過高導致蛹體無法順利發育。此後降低蛹期濕度後,未再出現類似情況,證實了濕度控制的重要性。

3. 耗材實驗

2020 年同期進行的黑栗色深山試驗中,從採卵開始就進行分組耗材實驗。約 60% 的個體被分配到實驗失敗組,導致嚴重影響:

  • 2021 年 2~3 月才中止失敗組實驗並開始挽救,但部分個體已無法挽回。
  • 記錄中的兩隻個體屬於正常組別,因此前期成長較為順利;但其他組別的生長過程坎坷,甚至出現大型幼蟲死亡的情況。

訂閱電子報

填寫你的資訊以獲得最新的甲蟲新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