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介紹
- 中文:猶太深山鍬形蟲
- 學名:Lucanus cervus judaicus
- 產地:土耳其
- 親代尺寸:♂95mm*♀47mm
- 食用耗材:BEVO木屑
- 羽化尺寸:♂101mm
飼育記錄
- 飼育溫度:夏季 20°C,冬季 16°C,四季變溫
日期 | 重量 | 容器 | 備註 |
2022.06.04 | 卵 | 500ml塑膠杯 | |
2022.10.21 | L3 | 1800ml塑膠方盒 | 頭幅14.8mm |
2023.03.09 | 34.2g | 1800ml塑膠方盒 | |
2023.06.08 | 44g | 1800ml塑膠方盒 | |
2023.09.07 | 43.9g | 1000ml塑膠方盒 | |
2023.12.05 | 44.1g | 1000ml塑膠方盒 | |
2024.02.20 | 42.2g | 1000ml塑膠方盒 | 下半部黏性版 上半部標準版:黏性版=1:1 |
2024.06.22 | 化蛹31.4g | ||
2024.08.19 | 羽化101mm |

飼育回顧討論
第一部分 – 幼蟲期
幼蟲成長期時沒什麼大問題,成長順利且體重維持也算不錯,稍有討論空間的部分是或許能提前一些將飼育空間縮小,不過這隻幼蟲峰值蠻穩定在44g上下,提前縮減空間對於峰值的幫助可能相當有限。
第二部分 – 催蛹
這是今年最失敗的一個環節,使用黏性版催蛹後1.5個月幼蟲才造好蛹室,在這裡主要發生兩個問題,一是誤判幼蟲造蛹室的時間,提前給予催蛹介質可能造成幼蟲在這段時間體重大幅下滑;二是介質,去年催LCA蛹時使用純黏性版介質,且時機抓得非常準,在足夠強度的介質下才能保證越少的體重流失。
今年因為第一次飼育LCJ對催蛹時機並不是很有把握,上半部選擇了結構較差的1:1耗材想買個保險,但最終蛹重保留率75%不到,與去年相差10%以上,屬於相當嚴重的失誤,或許明年會嘗試以標準版混和一些無機黏性土壤催蛹,有機會取得比較好的平衡。
第三部分 – 羽化
仔細看一下圖片不難發現大顎有不規則凹痕,這批LCJ因為羽化尺寸跟牙型表現都算比較突出,羽化時折牙的時間比一般深山都長,原以為是大型個體的常態,發現情況不對幫他抬頭時已為時已晚,長時間的折牙使得外骨骼已經稍微定型,外觀上的痕跡就是抬頭後產生的應力結果。
到越後面觀察許多個體都有這樣的現象,才醒悟並非大型個體折牙時間太長,而是因為牙型表現發達且下彎,蟲自己抬不起來!如果手動幫他抬牙,往前走兩步牙立刻又折回去,相當讓人頭痛……最後在羽化兩天左右將蟲體翻身,這個問題才開始得到了改善。

變溫飼育
許多玩家飼育歐深經常遇到三年甚至四年的幼蟲,或是公蟲與母蟲季節總是對不上,其實因為多數深山屬原生環境都有一定海拔高度且四季分明,傳統的恆溫飼育觀念剝奪了一部份幼蟲感知季節的權利,導致幼蟲有可能不知道當下自己該達到什麼樣的進度。
在有恰當變溫的情況下,造蛹室季節到以前給予較適合做蛹室的介質,兩者條件同時達到基本上歐深該做蛹室的都會順利完成,很少會發生第三年幼蟲期的情況。